圓環邊蚵仔煎- 寧夏夜市老店,米其林餐盤認證蚵仔煎,從1965年開業到現在,連黃仁勳也來吃過 ( 大同區美食 )

店家名稱: 圓環邊蚵仔煎
圓環邊蚵仔煎 (附菜單) 地址: 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46號 營業: 12:00–14:30,16:30–00:30 (週一~週日) (請見商家地圖資訊) 電話: 02 2558 0198 價位: NT$ 000~000 元 交通: 捷運 雙連站 ( 650公尺、步行 9分鐘 )、開車可停 蓬萊國小地下停車場 官網: https://oystera.com.tw
在台北寧夏夜市這條美食一級戰區中,如果要選一間最知名的店家作代表,那絕對是這間《圓環邊蚵仔煎》了。《圓環邊蚵仔煎》不只被在地人推薦,連AI教父黃仁勳都曾成帶著「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」和「廣達董事長林百里」一起來吃。
這間店不只是晚上才營業,其實中午 12 點就開店了,如果想要避開瘋狂的排隊人潮,推薦中午過來,中午整條寧夏路都沒人,完全不用排隊。
這間店不只是人氣高,而且還從 2018 年開始,就連續多年獲得米其林餐盤的推薦,還曾被 Discovery 頻道拍過節目,這間店的實力是國際級認證的。
這間店的老闆賴炳勳是嘉義人,當初接手哥哥的小吃攤,開始專研蚵仔煎,他並沒有拜師學藝,完全是做中學,靠著聽客人的意見,一次次地調整醬料以及粉漿的配方。慢慢做出了自己的特色,這間店最早是在台北的老圓環,後來圓環被拆掉,許多店家轉移到寧夏路上,變成了現在的寧夏夜市。
店外使用輸送帶來運送蚵仔煎,也是一大特色,日本人看了會非常有感,因為非常像迴轉壽司的做法。雖然對提升效率可能幫助不大,但輸送帶卻成為了打卡拍照熱點,非常有宣傳價值。店門口還有展示著各種的食物模型,即便外國觀光客看不懂菜名,也可以知道餐點長什麼樣。
《圓環邊蚵仔煎》菜單的品項非常簡單,有蚵仔煎、米糕、蚵仔湯、蒜味乾蚵、蘿蔔排骨湯,以及排骨酥湯。餐點的價格,會比一般夜市攤販貴一點,畢竟這間店是排隊名店。
雖然是老店,但店內的環境非常明亮且乾淨,店內的座位大約有十多桌,所以翻桌率還算快,店內的冷氣也開得非常涼爽,算是整個寧夏夜市中環境最好的店家。
因為這幾年店家生意不斷水漲船高,所以隔壁的店也租下來了,可以直接從後門就能過去。
目前是中午時段,另一個用餐區並沒有開放,但第二個用餐區座位也不少,可以容納 8~9 桌的客人。
蚵仔煎
蚵仔煎一上桌,就能看到鋪滿了新鮮肥美的蚵仔,淋上了滿滿的特製豆瓣醬汁。
雞蛋用的是土雞蛋,醬汁的豆瓣味非常香濃,吃起來微甜、帶一點微辣,鹹度調配得適中。
這間店的蚵仔來自於東石,每天新鮮直送,每一顆都非常的飽滿,吃起來鮮美多汁。
蚵仔煎的粉漿比例較高,完全不走焦脆的路線,吃起來粉漿的厚度十足,咬下去非常的Q彈,但個人覺得,因為粉漿比例太高,蛋的比例太低,所以吃起來太過濃稠了。而且蛋用的比例太低,所以整體吃不到什麼蛋香味,蚵仔煎沒了蛋香味,這就很可惜了。
菜頭排骨湯
蘿蔔的份量給得很多,整碗湯喝起來蘿蔔的香氣十足,湯頭非常的清甜。
排骨肉吃起來非常好吃,肉質煮得軟嫩,輕輕一咬肉和骨頭就分離,吃起來入口即化,確實不錯。
排骨酥湯
排骨是使用先醃後炸的作法,搭配著大骨高湯,香酥的排骨在湯裡逐漸變軟,整碗湯都充滿著排骨酥的香氣。
排骨酥的肉質,也吃起來非常軟嫩,湯頭喝起來不會油膩,相較於其他的排骨酥湯,這裡的做法會走的是清淡路線。個人覺得還可以,畢竟有些排骨酥湯,太過油膩,喝多了反而會膩口。
米糕小份
這一份米糕,非常特別,不是一般的台南米糕,或是筒仔米糕,而是來自嘉義的「諸羅山米糕」。
米糕表面上鋪著肥肥厚厚的滷肉片,吃起來肉質軟嫩,使用的是長糯米,吃起來粒粒分明。搭配著滷汁吃,整體的感覺像是在吃油飯,但吃起來會比油飯更清爽。
圓環邊蚵仔煎的評論與評價
優點感受: 這間店知名度非常高,可以說是整個寧夏夜市中最有名的店,不只多年獲得米其林,也被黃仁勳所推薦。
缺點感受: 個人吃完覺得蚵仔煎沒有以前好吃,現在的蚵仔煎,蛋的比例太低,所以吃起來都是「粉漿的黏稠感」為主,而且少了蛋煎出來的香氣,蚵仔煎沒了蛋香味,這就很可惜了。其他的餐點味道則是都沒變,吃起來還可以。
整體: 3.8 分
食物: 3.7 分
環境: 4.2 分
服務: 4.1 分
店家資訊